李青萍 (1911-2004)女,原姓赵,名叫“毓贞”,字“俊初”,后跟其先祖父姓李,名“媛”。湖北江陵人。擅长油画。历任马来西亚吉隆坡坤城女子中学学艺术部主任,人民美术出版社、湖北江陵县文化馆工作人员,湖北江陵县福利院名誉院长。1931年考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。1932年由武昌美专校长唐义精推荐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。1935年新华艺专毕业,留上海闸北安徽中学任 教。1937年在新华艺专研究生班攻读西画。1939年参与刘海粟、勒贝尔、司徒乔、杨曼生在马六甲、槟城、暗邦举办的联合巡回画展。1941年,受“南 洋华侨总会”委托,接待应陈嘉庚之邀来南洋讲学的徐悲鸿,协助徐悲鸿筹办画展。同年,《南洋商报》出版由徐悲鸿作序、题写书名的《青萍画集》。1942年 春回国。在上海刘海粟为其办理“教授证”,建议她留校任教。后因政局混乱回到荆州。不久在武汉汉口画廊举办个人画展。1943年秋,返上海拜见刘海粟,母 校在大新公司为她举办画展,刘海粟参观后说“今之西画引进中国,只有你与我为先行。”同年冬,应上海中日协会邀请赴东京、大阪、横滨等地举办画展,被日本 文艺界誉为“中国画坛一娇娜”。1944年在上海、无锡、天津、北京等地举办画展。1946年夏,齐白石在北京“六国饭店”参观她的画展并题词“李青萍小姐画无女儿气。”同年上海商务印 书馆出版《李青萍旅行日记》。1951年上半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,随后下派到苏北治淮工程指挥部体验生活。1966年起文化大革命期间,多次被批斗、游 街。靠卖棒冰、糊纸盒、拾破烂度日。1982年江陵县政府确认她的归侨身份,恢复其公职,作干部退休处理。随后任命为县社会福利院荣誉院长,并担任江陵县 政协副主席、省政协委员。从此开始大量创作。1987年李青萍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1992年省首届文化节在荆州举行,李青萍泼彩画作了专题展出。1995年李青萍传记《生的回声》由东方出版社出版。1997年后,民间收藏的李青萍作品被香港苏富比公司、台湾多家艺术公司争相拍卖。2003年湖北美 术出版社出版《李青萍画集》。一位在三、四十年代蜚声中外并得到刘海粟、徐悲鸿、齐白石热情赞许的女画家,一位参加民主革命、支援抗日战 争、解放后供职中央文化部,与田汉、徐悲鸿、梅兰芳同事并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的爱国知识分子,却在1951年突然销声匿迹,直到30年后又突然重返画坛。这漫长的30年,李青萍她在哪里? 令人想不到的是:她先后以“特嫌”、“反革命”、“右派”等罪名被管制、监禁、抄家、批斗、强制劳动,失去工作和亲人,受尽屈辱和折磨,孤苦无依,贫病交 加,以至靠卖冰棒、卖水、糊纸盒、捡垃圾维持生活。她坚强地活着。她在捡破烂时捡到一些人家丢弃的颜料瓶,便洗出其中残留的颜色偷偷作画;她在批斗时,手 背在身后还在墙上虚拟地画着。这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艺术信徒,一位献身艺术九死而不悔的画坛女杰。正如徐悲鸿三十年代在她画集上的题词:“艺术第一”,她确是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、重于一切的。为了艺术她谢绝有情有义的男友而终身不婚,为了艺术她不计荣 辱得失,承受一切苦难。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与人生的完美统一,与人生完美统一的艺术才是崇高而又圣洁的真艺术。她的人生与艺术堪与历史上的徐青藤、八 大山人、凡·高等遥相辉映。她在上世纪八十———九十年代,以耄耋之年,病残之身,发奋挥毫,如经冬老梅,春蕾怒放,创作了大量作品。《生的回声》是她平反后的第一幅精心之作,那直 刺苍溟的椰树,那飘浮广宇的生灵,那驰骋回旋的宇宙轨迹,融会着老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想的向往,富于哲思和象征意味;《勿忘我》、《表妹》是意象性的肖 像,可见其在浪漫的意象表现中包含着深厚的写实功力;还有那泼彩的风景,朦胧的人物和特写的花卉,具有东方的写意与西方的抽象巧妙融合的表现特征。九十年 代后期的更多抽象之作,我们不难从其笔触色彩间捕捉到感情的信息,感知作者对于美丑善恶的强烈爱憎。青萍老人的画,既有来自其父祖的中国泼墨写意画的基因,又有经过科班训练的扎实的写实功力,她曾得到印度泼彩画家沙都那萨亲传技艺,又从马蒂斯、毕加索、 凡·高、波洛克等那里广受启迪,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貌。其晚年劫后之作,更加热情奔放,挥洒自如,内涵深沉,炉火纯青。那是饱含人生五 味的彩色的诗篇和乐章。